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石墨烯在新材料领域发展空间最大

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来源:http://www.timesnano.com 日期:2015-04-28 14:10:37


如果是短期投资,我更看好碳纤维、石墨烯、3D打印和汽车轻量化。”在近日召开的2015新材料行业投资、并购与退出主题峰会上,海通证券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钟奇谈及碳纳米管的投资前景时表示,任何产业的发展最为关键的是需求,碳纳米管短期投资回报相对较少,因此更适合中长期投资。

  有权威人士预言,21世纪将是碳的世纪,碳基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可能会成为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基础。业界人士认为,由于新材料产业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专注于新材料方向的专业投资机构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挖掘产业潜在投资机会。

  石墨烯仍处概念期

  “石墨烯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空间最大。”谈及石墨烯的发展时,钟奇表示,石墨烯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一旦产业化应用技术进一步突破,其前景不可限量。

  据了解,石墨烯厚度仅有0.34纳米,拥有柔性、高强度、高透明度等优异性能,这使其在诸多领域材料应用中扮演着完美替代者的角色。此外,石墨烯还具有其他良好的性能,如量子霍尔效应、吸氢应变传感、人体互联等,值得展望和期待。2014年石墨烯国内市场规模高达233.2亿元。

  “目前,石墨烯仍属于产业化早期阶段,只有用资本才能推动其更好、更快地发展。”银基烯碳新材集团联合总裁范定侒坦言,石墨烯目前仍处于概念期,其中2004——2013年处于技术概念期;从2014年开始已经进入产品级概念期;今后,随着国家有关政策出台,市场应用逐渐清晰,未来2——3年将可能进入产业级概念期。当前,资本市场、技术界、政府等都非常关注石墨烯,而企业对其关注度则相对较低。

  据介绍,银基烯碳新材是一家将主营业务定位于石墨烯产业的上市公司。对于产业选择上,范定侒认为,关注一个早期产业应首先致力于对该产业研究,再对相关产品技术进行研究,因为选择产业远比选择产品更重要。

  “虽然2014年,手机行业价格血拼严重,对触控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但常州二维碳素的石墨烯触控产品订单总额超过了400万元。而2015年至今,我们的石墨烯触控产品订单已经超过4500万元。”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虎表示,石墨烯能否真正产业化,技术不是瓶颈,最为关键的是能否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

  “目前,石墨烯仍处产品级概念期,银基烯碳新材正在进行相关技术和产品调研,为投资布局做准备,目前已经以基金方式投了数个石墨烯项目。”范定侒表示,银基烯碳新材今后拟成为平台化企业:第一是资本平台,利用自有资金、并购基金、产业基金专门进行投资;第二是上市平台,投资项目可以实现注资到上市公司等;第三是科技服务平台。

  海通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石墨烯手机的量产开启了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新时代,也为石墨烯行业从原材料、组件到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的有机结合提供了首个示范案例。随着“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量产将加快石墨烯在智能手机终端、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加工、智能穿戴、洁净能源与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两年,石墨烯将会有比较新颖的应用相继亮相,石墨烯在我国的发展将会更好。”银基烯碳新材料技术规划总监钟成表示。

  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受益于《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国内相关企业与投资机构纷纷看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相关资本的大量涌入为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刺激效应。

  北京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辉表示,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支持,知识产权可以快速做大无形资产,帮助企业的相关项目在融资中提升估值,这不仅对于项目方至关重要,对于投资方实现投资收益也同样重要。

  提及碳纤维产业的近期发展,钟奇表示,目前全球碳纤维领域产量虽然供大于求约数千吨,但是很多市场亟待进一步开发,如汽车、风电等领域。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用铝可由当前的平均每辆车92公斤提高到220公斤。“汽车轻量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包括镁铝合金在内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空间将会非常大。”钟奇坦言,目前国内主要做汽车轻量化的企业并不多,而完全做高端镁铝合金的企业也很少。

  提及目前极为火热的3D打印,钟奇表示,虽然3D打印在国外比较成熟,但目前国内3D打印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些核心的材料、设备和技术还依赖进口。“目前,国内与3D打印有关的上市公司约为29家。从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盈利的企业仅为3家,如果去掉相关补贴,仅有1家盈利。”除了4个适合近期投资的产业外,钟奇还谈到了适合中长期投资的相关领域,涉及碳纳米管、富烯勒、超导材料、钛合金以及液态金属等多个行业。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上市公司并购整合间接实现资产证券化目的。未来,新材料产业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和基金联合并购、基金先行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对符合上市公司战略需求的标的公司进行收购兼并,从而实现规模快速提升、业绩高速增长,并增强项目并购投资、投后管理端的能力,降低投资操作的风险。有了优质的企业资产,有了并购基金提前锁定项目,有了上市公司提供的退出通道,整个资本市场迎来一场新材料产业投资并购的盛宴。

< 上一篇 据悉石墨烯引领下一代3D显示技术...2015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在深圳... 下一篇 >


电话:028-85236765,028-85240989,028-85241016       传真:028-85215069       E-mail:carbon@cioc.ac.cn,times@cioc.ac.cn,nano@cioc.ac.cn
QQ:800069832     技术支持:爱诚科技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3-2024 www.timesnano.com 蜀ICP备0502003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618号